要闻 党建 统战 教育 金融 房建 文旅 卫健 助农 酒业 企业 书画

书法艺术十日谈之七 书法艺术与中庸之道

来源:中华网安徽频道 2022-05-11 12:44:25

  “笔法诀是古代讲述书法用笔的口诀,也是比较早的书法理论。相传由唐太宗李世民总结而成,另一说是王羲之所述。其中曰: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qi]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那么,何谓“鲁庙之器”呢?《荀子·[yòu]坐》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qi]器(一种倾斜而不易放平的器物)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yì,) 水而注之,中则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孔子进而以“鲁庙之器”阐述其中庸之道,告诫他的学生说: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荀子·宥坐》)。

书法艺术十日谈之七 书法艺术与中庸之道

鲁庙之器形象地体现了儒家学说的方法论——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思维方式。是由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精神修养以达到天人合一、太平和合神圣境界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它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贯穿于传统文化的一切领域,自然也是汉文化所独有的书法艺术所遵循的方法和审美标准。简单地说,中庸之道就是手持两端,不偏不倚,最激进和最保守的意见都要顾及到。在矛盾的两端莫不具有一定的最佳的平衡点,这就是(这个并不是物理意义的“中”,并不是就在中间的位置,而是随着具体情况而变化的)。中庸之道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其,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点。

在书法艺术中,任何一对相反相成的艺术技巧或风格都可视为一对矛盾,诸如逆与顺、藏与露、方与圆、曲与直、肥与瘦、疾与涩、欹与正、连与断、疏与密、大与小、主与次、违与和、浓与淡、燥与润、缓与急、文与质、刚与柔等等。而在具体环境中,矛盾的两端莫不具有最佳平衡点,这就是。艺术创作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确定其,以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孙过庭《书谱》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中和美的文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若把多个笔画摆在一起,它们的形状应各不相同;几个点排列一块,体态也应各有区别。起首的第一点为全字的定下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设定准则。笔画各有伸展又不相互侵犯,结体彼此和谐又不完全一致;留笔不感到迟缓,走笔不流于滑速;燥笔中间有湿润,浓墨中使出枯涩;不依尺规能令方圆适度,弃用钩绳而致曲直合宜;使锋忽露而忽藏,运毫若行又若止,极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调于纸上;心手相应,毫无拘束。这样,自然可以背离羲之、献之的法则而不失误,违反钟繇
[yáo]、张芝的规范仍得工妙。就像绛树和青琴这两位女子,容貌尽管不同,却都非常美丽;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这两件宝物,形质虽异,却都极为珍贵。何必去雕刻鹤描画龙,使天然真体大为逊色;捞到了鱼、猎得了兔,又何必要吝惜捕获的器具呢!明代宋啬[sè]《书法纶贯》也有一段字法“中和美”的论述:刚柔相济,权正相兼,平险相错,筋骨相着,古今相参,圆阙相让,纤涩相宜,理事相符,意兴相发,字法之能事毕矣。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谓达到了中庸之境界。解缙[jìn]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序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仿佛如天生丽质,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无与伦比。唐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感叹:“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从心,故以达夷险之情,体权变之道,亦犹谋而后动,动不失宜。时然后言,言必中理矣。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前面说过,“公主担夫争道”是一个为书家熟知的书法典故,这个典故意象所涉及的就是一个书理和物理相通的问题。担夫与公主在一条路上偶然相逢,他们之间谁让谁、谁侧身、谁正步、谁快步、谁慢步,这与书艺笔法、结体、章法的擒纵、映带、避就、揖让、呼应、贯气等,有着一致的地方或相同的理法。其中一个“争”字,显示出公主与担夫之间的矛盾关系:至贵与至贱、至尊与至卑、至阴与至阳、至柔与至刚、至弱与至强,显示出对立双方的根本不同。公主与担夫二者的身份和身价的巨大悬殊,形成强烈而鲜明的对照,其巨大差异达到极限。这就给予了一个方法论的启示:在尖锐对立的两极寻求最大的艺术张力,叩其两端,用其中间,绝处逢生,由大异到大同、由大逆到大顺、由无序到有序,达到有机融合、完美和谐,最终运化出最醇厚的书法韵味。“公主担夫争道”讲的是书法之道,其实也是中庸之道的形象阐释,给我们学习书法的人以深刻教益。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 杜甫 《望岳》)。我常想,倘书法之悟能登堂入室,上升到哲学自觉的层面,那真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诗),进入的是一个崭新的境界,看到的是全新的景象。正是:“公主担夫怎争道,中间自有无穷妙。君若悟透其中理,方识大家书中道”(作者《书道吟 中庸之道》)。

附:人民网关于抗疫诗书展新闻报道

书法艺术十日谈之七 书法艺术与中庸之道

书法艺术十日谈之七 书法艺术与中庸之道

书法艺术十日谈之七 书法艺术与中庸之道

书法艺术十日谈之七 书法艺术与中庸之道

书法艺术十日谈之七 书法艺术与中庸之道

  责任编辑:刘凯旋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