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濯(zhuó)足长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就是说在河流中洗足,把脚抽离水面再插入水中,虽只是一瞬间,但脚下的水已经不是以前的水了。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也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哲人告诉我们,万物都具有其独特性。
每一幅书法作品也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一幅书法作品都经历一次新的创作。古人言,“书由心生”,书家的书法创作既是书写过程,更是心路历程。那么,书法家如何以虔诚之心创作一幅作品呢?我们有必要探索这个难以言传的心路过程,从而使自己在创作中处于主动位置,处于有利位置,处于自觉、自由的状态。
孙过庭的《书谱》为论述历代书法、书法变迁的专著,既具书法艺术价值,更具书法理论价值,它对书法欣赏、技巧等方面的指导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孙过庭在其《书谱》中以“五合五乖”精辟论述了书法创作时诸方面关系:书家在同一个时期作书,有合与不合,也就是得势不得势、顺手不顺手的区别,这与本人当时的心情思绪、气候环境颇有关系。合则流畅隽秀,不合则凋零流落,说其缘由,有五种情况。精神愉悦、事务闲静为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为二合;时令温和、气候宜人为三合;纸墨俱佳,相互映发为四合;偶然兴烈、灵动欲书为五合。与此相反的是五不合。合与不合,书法表现优劣差别很大。进而言之,天时适宜不如工具应手,工具应手不如心情舒畅。如果五种不合同时聚拢,就会思路闭塞,运笔无度;如果五合同时俱备,则能神情交融,笔调畅达。流畅时无所不适,滞留时茫然无从。
孙过庭所说的“时令温和、气候宜人”和“纸墨俱佳,相互映发”,属于客观范畴;而“精神愉悦、事务闲静”、“感人恩惠、酬答知己”、“偶然兴烈、灵动欲书”则属于主观范畴,说的是书家创作时的心态。客观范畴暂且不论,这里想就如何在创作中如何营造书家“合”的心态作些探讨。
其一,书家创作前应“凝神绝虑”
传唐太宗在其《笔法诀》中曰“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攲[qi]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太宗这里说的是书者创作前应“凝神绝虑”。
如何做到“凝神绝虑”呢。这个“虑”即杂念,即不利于书法创作的杂念,就其具体表现,可谓林林总总,纷繁复杂。小到油盐酱醋生计,大到生老病死之忧,人之心头不可能无事,不可能无虑,书家创作前必须予以排解。我想,古人书法前沐浴更衣、焚香默坐,乃至研墨拈笔等程序大致都是让书家在创作前除去心中杂虑,通过这些过程,为创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在绝虑同时,还要凝神。王羲之曰: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我想,这凝神就是一个书法意象创造过程,就为“结思成矣”。绝虑正是为了凝神,要把神“凝”到书法创作这个状态上来。书法家集中精力于拟写的作品。诸如作品的内涵、意象;诸如作品笔画、结体、章法,这是书法作品孕育的过程,是书法作品由抽象到具象的过程,是书法作品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是书法作品由孕育于心到到呼之欲出的过程。是营造创作冲动,是点亮创作灵感,从而“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至此,创作条件毕矣!
其二,书家创作时应“纯任自然”
周星莲《临池管见》曰:“作字之法,先使腕灵笔活,凌空取势,沉著痛快,淋漓酣畅,纯任自然,不可思议。”这里所说的正是书家创作时的状态。
书家挥毫之际已成竹在胸。起笔时,如“风起于青萍之末”;如寒星一点,璀璨夺目。行笔时,笔随心走,似流水行云,或快或慢,或浓或淡,或大或小,或方或圆,奔突而出,映带而生,揖让有道,迎送有情,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高潮时,象九曲黄河,奔突激荡,浩浩汤汤,一泻千里。其至美者,如李白《草书歌行》之怀素:“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huǎng)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cù)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此时的怀素笔势纵横洒脱,心手相忘。正是:“千山万壑化于胸,凝神聚魄笔悬空。豪情忽至墨色动,半入长卷半随风。”
周星莲曾尖锐批评那种边写边想、刻意雕琢甚至忸怩作态的人,称之为如“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以团笔为中锋,以扁笔为侧锋,犹斤斤曰:‘若者中锋,若者偏锋,若者是,若者不是。'纯是梦呓!”
当然,这“纯任自然”的创作状态来自于漫长的书法实践历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滴水穿石,十年一剑,书法艺术的法则早已为书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三,书家创作后应“三思得失”
一幅书法作品收笔之际,恰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恰似百川归海,水天一色,“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整篇看去,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时书家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以一个局外之人从笔画、到结体、到布局静观作品,三思得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新一轮、更完美的创作奠定基础。
创作过程不仅是一个书法家的书写过程,更是一个书法家的心路历程,是一个书法家把自己的对一幅书法作品拟书写的内容深刻理解后在心中生成书法意象的过程。我曾以《书道吟》描述书家书法创作的心态:“沐浴更衣坐良久,沉心静气丹田守。意象渐显心潮起,笔墨未动风嗖嗖。中锋偏锋随意转,浓淡缓急皆应手。揖让避就俱有情,温醇沉毅显刚柔。竖若大漠孤烟直,横似阵云伴雷吼。钩如长空之初月,点象坠石大如斗。密不透风疏跑马,起承转合规矩有。内化于心外化行,无穷造化任抖擞。收篇心若江水平,搁笔满纸青峰有。无尽心力化意象,三顾难舍频回首”
附:人民网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全国教育书法邀请展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