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年立秋日午后书写记实
李明阳
8月7日午后,我按照近日书写时间安排,书写拟在今秋举办的《望湖书展》书法作品。
我大约从下午四时许开始写。书写内容为歌咏春天的唐宋绝句。形式为四尺宣对开条幅。先准备笔墨纸砚,笔是友人赠送的安徽临谭狼毫,适合我;砚台质地细腻光滑,能把笔舔得恰倒好处。书写的作品是我逐一挑选的,我喜欢,想来小学生也喜欢。那天书写的背景歌曲是《昨夜星辰》,就是“昨夜的,昨夜的星辰已坠落,消失在遥远的星河......”那首。舒缓,悠扬,深情且略带伤感。
我书写的一般程序是,坐下来,泡杯茶,再次理解作品,酝踉情绪,开始书写。
约写到第二张时,感觉心情很放松、安详、闲适。润笔舔笔随心所致,方笔圆笔皆宜。写字笔笔到位,纸墨相生。生成的字不似常态而胜似常态。且正文与落款相映成趣,即便钤印也端端正正,平稳、轻重适度,字迹清晰、醒目。吹嘘点叫法度之内,性情之中。整幅作品自然天成。我当时觉得这状态不寻常,即记录下这瞬间,隔窗拍下窗外无边秋雨(见后图);再把刚写好的唐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拍成照片,传送给油画家我的书法挚友杨军先生。回转身来,抓住难得的状态再写几幅。这样的状态持续时间不长,我已经是很抓紧了,一共写了七幅,先后顺序是:唐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清人袁枚的《春日雜詩》,宋人郭祥正的《三月三日》,明人湯顯祖的《上巳燕至》,宋人楊萬里的《桑茶坑道中》,唐人李華的《春行即興》,唐人呂巖的《牧童》。第七幅完成时,兴趣阑珊,上臂有酸胀感,搁笔喝茶了。
事后推想。我8月7日这次书写,大约契合了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所论述的“五合五乖”现象(“五乖”在暂且不论)。“五合”是书法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书法创作的两个主要方面: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具体来说,“五合”指的是五种有利于书法创作的和谐状态,而“五乖”则代表五种不利于创作的状态。“五合”包括,精神状态良好,无杂务缠身,身心处于极为放松的自然状态。感惠徇知:酬谢知己,或以书法形式表达亲朋对自己的恩惠,这种心绪可以充分调动书写者的积极性。时和气润:天朗气清,空气湿润,气候宜人,有利于作书。纸墨相发:笔墨、纸张俱为精良,得心应手。偶然欲书:灵感突现,创作欲望异常强烈。这个概念强调了书法创作不仅需要艺术家内在的精神状态和情感因素(主观条件),还需要与外部环境(如气候、纸张、墨水等)的和谐配合(客观条件)。只有当这些条件都达到最佳状态时,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可谓,五合皆备 实属不易。《书谱》堪称最重要的书学论著。其中备述书法源流,书体功用、技巧,过来人语,精辟透彻。
理性对照下,那天写字状态竞与”五合“基本契合。一是那天我无俗务缠身,身心处于极其放松状态。二是感惠徇知己。我对望湖小学办学理念十分欣赏,办学之初即为学校书写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校训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条幅;三是时和气润,那天正值立秋,新秋乍至,秋雨如注,令人感慨万端。四是纸墨相发,这我上面已说过,不再累述。五是偶然欲书。唯这一条我不敢说满,我不是偶尔欲书,我是写字时候比不写字时候多。许是天道酬勤,放我一马。
这次经历,我有感受三点。其一,切记,古人之言不虚,因为那是前人的心血,历史的经验。其二,“五合”状态极难遇到,就我而言也是平生第一次如此鲜明地感受到。且到来之前没有任何预感,纯粹是不期然而至。其三,“五合”状态虽好,但始终处于动态,尤其属于精神层面的因素,飘忽不定,稍纵即逝。可谓来去匆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我本愚钝,写字一靠父母幼时教诲,二靠平日勤奋,三靠上天垂怜。如清代赵翼的《论诗五首》所言:“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近代 左宗棠 联语)。
2024年8月7日(立秋)于春晖堂
满城风雨下西楼(2024年8月7日)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