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纪
关闭

中华网 china.com

安徽
安徽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安徽地方站首页 > 书画 > 正文

书法艺术十日谈之十 魏晋风度之与书法——“晋人尚韵”浅析

书法艺术十日谈之十 魏晋风度之与书法——“晋人尚韵”浅析
2022-05-11 12:55:13 来源:中华网安徽频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呈现不同的艺术风貌。 

清代著名书家梁巘(yan)在《评书帖》中对几个朝代的书法艺术特征进行了高度准确的概括,曰:“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梁巘的著名书论倍受后世推崇。

“晋人尚韵”说的是在魏、晋、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讲究风度韵致。

何为“韵”?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曰:“如其气韵,必在生知,故不可以以巧觅得,复不可以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即“韵”是思想情操和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清人李修易《小蓬莱图画卷》言:“山水之有气韵,人往往以烟云当之,不知烟云犹可迹求也,气韵不可迹求也……当求诸活泼泼地。……‘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可谓善言气韵矣。”就是说“韵”是一种非常玄妙的、超乎于技巧层面的东西,乃作品之“意”、笔墨天成,是超然于有限物质形式的作品内在精神;同时,这个精神又导源于人。因此,所谓的“韵”,从更本质的角度看就是魏晋文人“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超然心态和风度的自然流露。梁谳对“晋人尚韵”评价极高,“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由其可见“韵”是书法很高的境界。

王羲之,字逸少。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兰亭集序》为王羲之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说的是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流觞(shāng古代酒杯)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序。《兰亭集序》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山岭蜿蜒,清流映带,风和日丽,天朗气清。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最后引用孔了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痛”之所在。篇末作者归结到时不我待,要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就书法言,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可谓达到了中庸之境界。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说:“右军之序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仿佛如天生丽质,翩翩起舞,其舞姿之美,无与伦比。唐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感叹:“是以右军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后人认为,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淡泊平和)。乃晋人尚韵集大成者也。

那么,“晋人尚韵”是如何形成的呢?或者说,为什么“晋人尚韵”呢?想来,大致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统治者的大力倡导和士族社会的广泛参与,整体提升了书法艺术追求的品味。自曹魏始,对文学艺术的关注步入一个新阶段,原来被视作小道的文学,被魏文帝曹丕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个时期,大量上层贵族进入书法领域。这些上层贵族具有良好的家学渊源和文化背景,为“韵”奠定了丰厚的基础。此时书法尊崇“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大都表现出一种飘逸脱俗、姿致萧朗的风貌,其代表是二王的书法。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评王羲之书为:“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肖衍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评王献之书为:“绝众超群,无人可拟,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悦(欣喜自得貌),举体沓拖而不可耐。”二王书法艺术流露出的这种韵味风神,是独具的艺术魅力,反映出晋代书艺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书画

为您推荐